李子柒消失3个月后首次发声无私的爱是任何

 

三个月没更新视频的李子柒,最近接受了央视的采访。

主持人鲁健问起原生家庭对她性格形成的影响,李子柒说:“我觉得我很幸运,我也很感激我从出生到现在遇到的这一切事情,我跟我爷爷奶奶生活了,后来我又遇到我们的妇联,解决读书问题,也有很多好心的记者帮我报道,就有好多好心人帮助我,我一直觉得我是个蛮幸运的人。”

其实,李子柒的童年生活并不容易。

小时候父亲离异,父亲再婚,继母对她非打即骂,6岁那年,父亲去世,她就跟着爷爷奶奶在农村长大。

之后爷爷又不幸去世,留下她和奶奶相依为命,她被迫辍学,外出打工来填补家用。

在著名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所著的《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总结过三种不幸的童年模式,第三种是指那些被习惯性忽视的儿童,很多父母离异,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人都属于此类。

“这样的孩子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爱和合作,他们对生活的理解中不包含这些友善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他们不会明白,他们可以做一些对别人有益的事情,来赢得别人的喜爱和尊重。”

所以,童年时期能否感受到无私的爱,对孩子的未来成长最为关键。

“无私的爱是任何体验都无法替代的。母亲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她的孩子做一个绝对值得信赖的人,让他体验到这种信赖他人的感觉。然后,她必须帮助孩子拓宽、扩大这种信任感,让他在其他环境中也能感到自己是安全的。”

李子柒自觉幸运,是因为她一直不缺乏温暖和关照。

小时候,爷爷会教她做饭,带着她干农活,一起做小手工。家里奶奶做好的热饭菜,被爷爷牵着的手,这些质朴又有力的幸福回忆填补了她早年丧失父母庇佑的亲情空缺。后又因为受到社会眷顾,她健康长大,接受教育,安身立命之时也懂得反哺他人。

人们常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这句话正出自阿德勒),仿佛原生家庭的灾难一旦发生便无法消除,然而破除童年创伤其实有迹可循。

童年塑造着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但我们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过哪种生活,取决于我们在人生途中如何面对障碍,以及选择如何处理。

自我也并非一成不变,它会从我们跟环境的互动中,在应对困难、做出选择的过程中,逐渐重塑。

所以,今天推荐大家读阿德勒所著的《自卑与超越》一书中的文章《童年经历对人生的影响》。

相信你能正确、有效地修复童年创伤,过上相对幸福的生活。

《童年经历对人生的影响》

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从孩提时代起,人们就开始了对“生活意义”的潜在探索。即便是婴儿,也在努力估计自己的力量,以及自己在周围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到五岁时,孩子就已经形成统一的、明确的行为模式,同时也形成了自己处理问题和任务的一套方式。他们已经能够确定,对于世界和自身,他们最深刻、最持久的期望是什么。

从此时起,人们开始通过一种稳定的统觉方案来看待世界,先对感知到的事物做出解释(这种解释一定符合人们为生活赋予的主要意义),然后才去接受它们。

即使我们秉持的意义大错特错,即使我们处理问题和完成任务的方法不断地让我们陷入不幸和痛苦,我们也决不会轻易放弃这个意义。如果我们真想要纠正错误的意义,就必须先对造成这种错误的情况进行审视,认识到错误,并修正我们统觉方案的框架,这样才能有效地做出改变。

在极少数情况下,错误的生活方式造成的恶果也许能迫使一个人改变他原本赋予生活的意义,而且他也确实有可能独自完成这个改变。不过,只有当他面临社会压力,或者发现如果继续固执己见就会走投无路时,他才会主动改变他那错误的生活意义。

在大部分情况下,人们要想最有效地改变自己原本的生活意义,就必须接受专业人士(经过训练,能够理解这些意义的人)的帮助,双方共同探索原本的生活意义中存在的根本错误,从而找到更合适的生活意义。

人们会如何解释童年经历?同样一份痛苦的童年经历可以有很多种不同解释(甚至可以完全相反)。

比如,有一种人不太在意负面经验,糟糕经历除了让他们觉得需要做些防范措施外,并不会对他们的未来造成严重影响。

他们会觉得:“我们必须努力阻止这种不幸的情况以后再度发生,保护我们的孩子不受其伤害,让他们生活在更好的环境里。”

另一种人则可能会感叹:“生活本就不公平,别人的命总是比我好。如果世界只会伤害我,那我为什么还要好好对待这个世界?”这样的人成为父母之后,往往会这样评价自己的孩子:“我小时候也经历过同样的痛苦,但我都挺过来了。为什么他们就不行?”

第三种人则可能会想:“因为我的童年充满不幸,所以别人都应该原谅我。”

显然,从这三种人的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悲惨童年的理解大相径庭,如果他们坚持自己的理解,不愿改变,那他们就永远不会改变他们的行为。正是在这个部分,个体心理学在以往的决定论上做出了突破。

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不应该归因于我们的某段经历。经历本身(尤其是所谓的“创伤经历”)并不会伤害我们,但我们会从中提取出符合我们目的的内容,并加以解释。

我们为过往经历赋予意义,然后自主决定我们要成为怎样的人。当我们把未来的生活建立在以往的某段经历上时,可能总是会犯一些错误。因为环境并不能决定事情的意义,但我们赋予环境的意义却能够决定我们是怎样的人。

然而,有些儿童在建立生活意义时,会犯下严重的错误,这导致他们在日后面临许多失败。

第一种就是那些先天不足的儿童,包括存在器官缺陷、患有先天疾病或是身体虚弱的儿童。这样的孩子自幼就承受了比同龄人更重的生活负担,他们很难会体会到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

除非他们身边有人能帮助他们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挪开,转移到他人身上,否则他们很可能只局限于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onsterbycn.com/zpjs/126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