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人过端午与粽不同,这么多的端午美

 

农历五月初五(5月30日)

既为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时至今日,传承变迁千年

除了带来了让大伙念叨的小长假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

必不可少的传统活动依旧延续传承

不过除了这些传统活动

丽水各地延伸出的习俗也是不少

端午期间,有哪些“美食”上线?

有什么丰富多彩的活动值得期待?

传统的端午由何而来?

一起来探究探究~

端午的一些小常识

端午美食一览

提起传统节日

向来注重“舌尖上美味”的国人

自然少不了做各种各样的美食

有大伙儿耳熟能详的传统小吃

也有时令节气才能吃到的美食

首当其冲的当然是粽子

关键词:农家手工粽

近段时间,在农村,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着包粽子准备过端午。这不,记者在龙泉市兰巨乡仙仁村就看到村里的主妇们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包起了粽子。

包粽子,最主要的材料就是糯米,这一大盆的米是村里栽种的“长寿米”,一早,村民毛必霞就将米用冷水浸下备用。

龙泉市仙仁村村民毛必霞:

这个米是我们自己村里种的,长寿米,包粽子的话要先浸两三个小时之后才能用。

浸泡过的糯米白白胖胖、粒粒分明,加入调料后色泽更加诱人。

龙泉市仙仁村村民汤汝媛:

刚刚加的是酱油,加进去之后好吃一点,味道好一点。

这边你准备好糯米,那边我切好肉粒,再取出早已洗净晾干的粽叶,一切材料就已准备齐全。只见十几位包粽子能手围着一张长桌子,开始了“包粽子大赛”。

一张长长的粽叶在大家的手里被折成一个小巧的“漏斗”,盛上糯米,加入肉粒,再用剩余的粽叶将整个“漏斗”包裹结实,并扎上绳子,一个四角肉粽就包好了。

在大家的巧手下,不一会,粽子就铺满了一桌,接下来就是煮粽子了。

龙泉市仙仁村村民毛必霞:

这样子铺起来,粽子就不会烧焦了。这样子煮出来的粽子也香一点。

在农家的土灶台上,刚包好的手工粽子装了满满一锅,灶台下柴火烧的火红,美味在悠悠的时光里慢慢烹调。

龙泉市仙仁村村民毛必霞:

你们大家来吃粽子咯。

五个小时后,煮好的一大盆粽子被端到村里最热闹的小店门口,村民们纷纷围上来,共享新鲜的美味。

村民诗连:

好吃,喜欢吃。

村民汤水娇:

真好,这样子整个村子的人都能吃到,味道很好,高兴。

大家吃着粽子,聊着家常,浓浓的端午情在美味里渐渐蔓延开来。

关键词:灰碱粽

端午里,粽子当然是主角。见识了农家手工粽,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种粽子——灰碱粽。跟普通的粽子相比,灰碱粽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比一般粽子的保质期要长。

一大早,兰巨乡官田村的村民便上山寻找制作灰碱粽的材料,其中灰碱树是制作灰碱粽至关重要的材料,一般都是长在杂木丛中,数量极少,不易砍到。包粽子的箬叶与龙须草必须得是当年新发出的叶子,箬叶要够大,龙须草要够长。这样包出来的粽子才不会散开。

村民将寻找到的材料带回家,并把灰碱树放到大铁锅里用大火烧成灰,静放至凉。接下来便是家中主妇的工作了,把灰用水冲泡过滤,待碱水凉透之后,将它倒进糯米里,浸泡至糯米发黄。准备好所有制作灰碱粽的材料后,邻居们纷纷赶来帮忙,不一会儿四角锥形的粽子就在妇女们娴熟的手中出形了。一个一个绿色玲珑的粽子格外的可爱。

汤根琴今天主要负责生火煮粽子,煮灰碱粽的火候和时间都特别的重要,粽子最后的粘合程度就在此一举了。

龙泉市兰巨乡官田村村民汤根琴:

现在我们要把粽子放到水烧开的水里烧(煮),粽子一般要烧(煮)三四个小时才可以吃,火要旺一点,才可以烧的好。

下水煮后,每隔一小时就要加一次水,每次加水都要浸满多有粽子。等待漫长的四个小时,灰碱粽终于出锅了,那些夹带着碱水浓烈气息的粽香,充盈着整个厨房。琥珀色的灰碱粽,色泽诱人,吸引了周边村民前来品尝。

龙泉市兰巨乡官田村村民毛礼英:

好吃,这个粽子真好吃。

端午节前后气候炎热,食物极容易变质,灰尖粽却能久放不坏,是农人外出劳作携带食物的首选。

官田村村民汤根琴:

我们村里每年都会做这个粽子的,把这粽子做的很多,剩下的全都晾起来,把这晾起来保质期可以有个把月,以前我们下地干活的时候可以带出去当点心吃的。

过端午

粽子当然不可少

但端午要吃田螺你听说过吗?

是不是觉得还挺新鲜的呢?

一起瞧瞧去

关键词:田螺

“五月五,是端午,吃田螺,能明目。”在云和县崇头镇沙铺村有这样一个习俗,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吃田螺,吃了田螺对眼睛好。今天我们就去沙铺村品尝一下这端午的田螺。

沙铺村临山而座,风景优美,村民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为了给我们做上地地道道的端午田螺,村民们撩起裤腿,拿着篓子,下田摸起田螺来,村民告诉记者,抓田螺最好的时间是在晚上,天一暗,田螺就自己爬到水面上,一摸一个准,不一会儿的功夫,大把的田螺就到手了。将田螺放在水里浸泡一晚,等田螺把“嘴”中的泥土吐出,再进行清洗。

村民林伟军:

我们这里的田螺品质好、肉质好,壳比外面的田螺要薄。

不仅如此,沙铺村田螺的做法也与别的地方不同。只见林师傅在土灶锅里倒上清水,将田螺倒入煮熟,等田螺的原味与水融合熬制成田螺汤,即刻将汤舀出。

接着将田螺在锅中继续翻炒,加盐,炒至相应咸度,再把先前熬制的田螺汤回锅,烧大火煮。不用添加任何佐料,就能达到味美汤鲜的效果。林师傅说,这一次要静煮,不宜用力搅拌,虽然过程较为复杂,但是做出来的田螺才能达到肉、汤都是最佳的味道。

盖上锅盖焖上5分钟左右,只见林师傅往锅中加入了农家自制的配料——紫苏糟,这种搭配也是沙铺村民们自制的最主要的田螺烧法。

村民林伟军:

生活在水里面东西基本上都会有腥味,那么紫苏放进去就没有腥味了。

再继续轻微的翻炒几下,热腾腾,香喷喷的田螺就可以出锅了。

记者兰海涛:

当地人说啊“一颗田螺,三碗汤”,现在我就赶紧来尝一尝。这个香味闻着就很诱人啊。恩,这个肉质非常的鲜美,有弹性,口感很好。我再喝一喝这个汤。恩,这个汤真的是非常的鲜,果然是一颗田螺三碗汤啊。

当地人说,田螺性凉能清火明目,更因为相传田螺的样子就如人的眼珠,而中国人有以物治物的习俗,即“吃什么补什么”。吃了像眼珠子的东西,想必也就能补养眼睛了。

对于许多丽水人来说

还有一样美食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

那就是丽水的本土特色美食

——卷饼

关键词:卷饼

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吃卷饼是为了纪念戚继光,当年戚继光抗倭寇的时候,在丽水招了三千处州兵,戚家军为了不影响行军速度,一边行军一边可以吃饭,于是为将士们准备了卷饼。到后来丽水为了纪念戚继光,端午就有了吃卷饼的风俗。

卷饼的美妙滋味,让许多丽水人魂牵梦萦,每到端午前的这段时候,卷饼皮的摊子就摆出来了。

说起这个卷饼皮的制作,那可是技术活了。一般选用的是上好的面粉,加入少许盐,用双手不断搅拌成既稠稀得当又具弹性的糊状,然后放在铁铸的平底锅(丽水人称“熬盘”)上,把面糊团在铁锅上一转,即成一个正圆形的薄饼,及时翻转,并从铁锅中取出已烙好的卷饼。烙好的卷饼俗称“卷饼皮”,皮薄质白如绵纸,形圆似明月,直径约20厘米。

这卷饼皮有了,那该说说卷饼里面的内容了,除了带汤带刺和有骨头的菜之外,几乎无所不包。不过一般都逃不过那几样,豆腐丝、四季豆、鸡蛋皮丝、五花肉、泡皮、笋丝、炸粉干等等。

为了方便好包,一般菜肴都切成长条状或者丝状,然后做的菜要比平时清淡些,因为除了外面的一层卷饼皮,里面的内容全部是菜,太咸的话就不好吃了。

即使是包卷饼都有技术含量,一般是卷饼皮的正面放菜,摊开后把菜放中间,摆成长条状,两头略空,一头折叠以后滚紧即可享用,菜不能太多也不要太少,多了容易露馅,少了就是差不多吃面皮了。

一个个胖滚滚的卷饼,吃了一个再来一个,薄薄的饼皮加上丰富的菜肴,尝一口真是滋味无穷,满满的丽水“端午味”。

端午有啥好玩的?

龙舟竞渡

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代。近日,侨乡青田的端午龙舟节就在瓯江上鸣锣开赛了。

敲起锣、打起鼓,伴随着热烈的吟唱声,鲜艳威武的新龙舟缓缓下到水中。参加比赛的11支龙舟队均来自青田船寮镇当地,在舵手的指挥下,队员们甩开臂膀,动作整齐划一,齐心协力舞动船桨,奋力争先。岸上的呐喊助威声一浪高过一浪,整个欧江河畔热闹非凡。

滩头村村民洪汉妹:

我(看了)好长时间,从小在这里看。这今年的龙舟很好看也特别,十几支龙舟。

青田县船寮镇滩头女子龙舟队队长项水翠:

我们是女子龙舟队的。往年我们是下去划的,今年不下去划,我们唱几句山歌助助兴。

江面上,一支队服上印着“china”字样的龙舟队伍正在奋力拼搏,这支队伍可来头不小,三十名队员都是来自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的华侨,是名符其实的华侨龙舟队。特意从西班牙赶回来参与龙舟赛的朱双军,划龙舟经验还相当丰富。

滩头龙舟队队长、西班牙华侨朱双军:

我15岁就开始划龙舟,今年35岁我划了20年了,每逢端午节的时候我不管生意多忙我都要回来参加龙舟比赛。

据了解,回乡参加龙舟赛的这些华侨们,很多是自幼生长在瓯江畔,深受家乡龙舟文化的熏陶,正是这份浓浓的桑梓情,让他们汇聚在一起。为了这次龙舟赛,他们两个月前便早早回到家乡,开始训练,虽然皮肤晒黑了,手磨出了茧,但是大家伙儿却大呼过瘾。

罗马尼亚华侨项云彬:

(在国外)过端午的时候我们拿着脸盆敲,敲鼓,这样子自己家里面几个人也要在客厅里面划。不过瘾,这次回来过瘾了。我们龙舟是个团队精神,也是正能量的宣传。

滩头龙舟队队长、西班牙华侨朱双军:

(端午赛龙舟的传统文化)几百年,包括我自己也是一样,我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融在)我们血液里的一种传统文化。

千人齐过端午节

在遂昌县,当地结合特色民俗,融入了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将传统年节与旅游相结合,带给游客全新的端午记忆,接下来跟着记者去现场看看。

出镜记者刘梦婷:

大过中国节,端午遂昌行,我现在是在遂昌县的平昌广场,那么在我身后,正在举行的是一场盛大的端午活动,平日里我们在家吃的粽子喝的雄黄酒被现场搬到了广场,游客们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传统习俗的展示,还可以参与制作,在体验传统习俗的同时,感受浓浓的节日氛围。

上海游客:

我发现这里不仅有化妆的,演戏的仿古的,特别今天很高兴,主人穿着打扮的给我喝了一碗雄黄酒,是当地的老酒,6年陈(酿),哎呀,我舍不得一口干,分好几口喝下去,特别有味道。

出镜记者李杰:

我现在是在遂昌县汤沐园景区,来自金华、衢州、丽水等地,近千名游客一起来在这里品尝遂昌的农家菜,更重要的是品尝我们遂昌特色的农家粽子,一起来欢度端午节。

据了解,此次千人齐过端午节共有多个外地游客参加。为了让游客品尝到正宗的农家粽子,当地的30多位村民花费一天的时间,包制了多个粽子,给游客们过一个别样的端午节。

金华游客季爱月:

菜也好,山水也好,一帮人在这里过端午。//粽子很好吃,比我们自己那边好吃。感觉很好,像家一样。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接下来,在遂昌县共设5个站点,每个站点都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农耕手艺,实现以“年节”带动全域旅游。

遂昌县旅游委员党工委副书记、主任邱根松:

在遂昌我们就从端午节开始,我们逐步做这种传统的文化,让游客可以体验到可以看到传统文化年节怎么过,把这些传统文化慢慢延续下去。

传统又好玩别样端午引客来

遂昌县石练镇淤溪村拥有“昆曲十番”和“班春劝农”两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小山村作为遂昌端午节系列活动的点位之一,吸引了上万名游客前来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

出镜记者刘梦婷:

大过中国节,端午遂昌行,我现在是在遂昌县石练镇的淤溪村,一来到这就被现场的欢声笑语所感染,淤溪站的主题就是回归孩童时期的快乐无忧,现场分成了美食区和娱乐区,娱乐区有我们传统的滚铁环、抓泥鳅等非常怀旧的游戏,那么美食区有端午节特有的包粽子、做卷饼等美食制作,那么话不多说,咱们一起去体验一番。

来自当地独特的美食被集中搬到了村口,每走到一处当地人就会向您介绍自家的拿手佳肴,茶粽、卷饼、发糕、炒米糖应有尽有,这里的传统游戏也吸引了游客参与其中。

来自绍兴的温先生第一次带着孩子来遂昌过端午节,他说,这里纯纯的乡土气息和浓郁的传统文化,对孩子来说更有意义。

游客温先生:

因为我们小时候也经常玩这种游戏,现在也是传承给下一辈的小孩,因为现在小孩都在城市里面长大,这些东西看都没看过,还蛮有意义的。

在非遗展示区,多年前的“昆曲十番”在这里精彩上演,乐曲声美妙悠长,不少游客驻足欣赏。

上海游客胡悦梅:

这里演奏的(昆曲十番)基本上都是当地的农民,我听了介绍,那就是他们生活富裕之后,才会有心情去演奏,步入之后,就有一种浓浓的端午氛围,好像回到了屈原的时代,对我们一个都市人来说,感觉到非常的不容易,因为在我们的遂昌,这些民俗的东西还保留的非常的完好。

丰厚的文化遗产,造就了淤溪独特的乡村文化,淤溪村把民俗文化重新包装,在古老的乡村将最原始的味道重现,逐步打造出看得见乡愁的旅游目的地,开拓农旅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遂昌县石练镇人大主席刘苏明:

我们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两项国家非遗,班春劝农和昆曲十番的优势,那么打造建设班春劝农接待中心,充分发扬传统民俗文化,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让更多的农民能增收致富。

端午节由来已久

衍生出的习俗也是多之又多

除了上面小编给大家介绍的

其他你还知道多少?

驱邪避瘟点雄黄

饮雄黄酒,是中国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习俗之一。雄黄酒,用以驱虫解五毒,小儿涂于头额、耳鼻、手足心,并洒墙壁间,以法诸毒。

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不过现在的雄黄酒极少用来饮用。

艾草菖蒲

挂艾叶菖蒲是中国民间节日习俗,在端午节以艾叶悬于堂中,剪艾力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戴之,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榻,有驱魔法鬼之神效。

端午佩香囊

节日习俗,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沐兰汤

沐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古时的兰不是现今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是中国节日端午节的一种卫生习俗。首先一身着汉服的女性端着一盆艾叶水,人们排好队依次走到主祭面前,主祭用菖蒲草沾盆里的水,在参加活动的人双手、额头、脖颈轻轻拂拭一下,以示驱除晦气。

避五毒

五毒是指蝎子、蛇、蜈蚣、蟾蜍、壁虎(一说为蜘蛛),这五种毒物是中国民间盛传的一些动物,中国民俗认为每年夏历五月端午日午时,五毒开始孽生。于此日午前在屋角及各阴暗处洒石灰、喷雄黄酒、燃药烟,以灭五毒,驱秽气。与此同时,将灰尘垃圾扫于室外,以净其室。

画“王”字

画额,汉族习俗,在端午节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以镇邪。

各地习俗

山东省

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布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甘肃省

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江苏省

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四川省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街游行。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字子”的习俗。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光绪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士发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

浙江省

桐卢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医家则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

江西省

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湖南省

攸县端午,孕妇家富者用花币酒食,贫者备鸡酒,以竹夹楮钱,供于龙舟之龙首前祈求安产。岳州府竞渡以为禳灾、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称为“送瘟”。

福建省

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酱。上杭县端午用小艇缚芦苇作龙形戏于水滨,称为竞渡。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邵武府端午节前,妇女以绛纱为囊盛符。又以五色绒作方胜,联以彩线,系于钗上。幼女则悬之于背,称为“窦娘”。

最后祝大家端午小长假

吃得倍儿香,玩得嗨皮~

赞赏

长按







































西安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onsterbycn.com/zyjz/53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