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middot拉登死的有多憋屈看大数

 

万物皆数据,万事有因果。当年,黄仁宇提出大历史观,“十五英寸的同雨量线”,演化出中国民族游牧人和农耕人的对抗。“数目字管理”,从数据入手破解历史谜团,令人耳目一新,按现在的时髦用词来说,就是用数据关联解释历史因果。

战争更是充斥数据,惯于弄虚作假,让作战双方都难以窥破其中规律,而大数据则不会说谎。克劳塞维茨所谓的“战争迷雾”,未来在大数据之光的照耀下将趋向透明。

“撸猫”暴露关键目标,意外失掉一场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法两军在苏瓦松一线对峙,双方都企图找到对方的指挥所,给予毁灭性的打击,以夺取作战的主动权。某天上午,一名德军作战参谋习惯性地用望远镜搜索法军阵地,忽然发现一个山头上蹲着一只波斯猫,懒洋洋地在坟头上晒太阳。

战场上出现波斯猫,这不太科学。于是,这位参谋用望远镜对准那个坟地,连续观察四天,发现波斯猫每天都在8-9点出现在坟地上晒太阳,过了9点,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参谋据此推断,第一,这只名贵的波斯猫绝非一般村民的宠物。它的主人应该是法军军官,中、下级军官是不允许也不可能携带这一类宠物的,所以很可能是一位高级军官。第二,坟地附近没有村庄,波斯猫能隐藏到哪里去呢?很可能是去地下指挥部,它的主人就在那里。

德军指挥部经过讨论,认为这个推断很合理。于是立刻调集了六个炮兵营向坟地一带进行集中火力打击。正如这个参谋所料,法军的指挥部正设在那里,在铺天盖地的炮火之下几乎全灭,德军随后发起进攻重创法军。

这个例子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说明了数据的关联性。波斯猫是表象数据,而由此进行分析关联,经过敏锐的观察和精密准确的推断,进而掌握关键数据——指挥部位置,这就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前提。

胡家窝棚的神来之笔,乱军丛中打掉中枢

年10月,辽沈战役进入最关键阶段。东北野战军攻克锦州后,为防止东北的国民党主力后撤,计划在运动围歼廖耀湘兵团。一时间,敌我双方大量的主力部队,密集交错在战场上,双方都面临部队分散、通联不畅的困局,任何一支部队都可能随时与对手擦肩而过或是迎头相撞。

野战军领导认为,应当乱中取胜,命令所有能联系的部队哪里有枪声就往哪里打,总体就是从南到北,目标是找到廖耀湘兵团并抓住他们。实践表明,这种打法在混战中发挥了奇效。

战斗中,第3纵队7师21团3营碰上了一群从国民党军当差逃出来的百姓,得知在胡家窝棚国民党军佩戴短枪的比拿长枪的多、小汽车多、电话线多、瓦房上天线林立,因此断定此处必有“大鱼”,事实上这的确是廖耀湘兵团的指挥部。

于是三营果断出击,付出极大牺牲,一举捣毁了该兵团指挥部,使其陷入群龙无首状态。廖耀湘辗转各军,最终被俘。这一成功突袭被誉为战役中的“神来之笔”,加速了廖耀湘兵团的覆灭进度,缩短了辽沈战役进程。

后世战史专家一直在争议这次战斗到底是偶然还是有意为之。其实结果已说明了一切。在鱼龙混杂的海量战场信息中,准确快速识别有价值的情报,是定下决心、指导战斗的先决条件,这个范例至今仍有巨大借鉴意义。

窥破礼拜攻势秘密,李奇微力挽败局

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在 强大攻势下,美第8集团军司令李奇微被迫带领美军撤退。此后他和参谋团队详细研究了 入朝参战后与美军交战的全部战斗记录,发现了一组至关重要的数字:从年年底到年年初,中方军队3次大规模攻击持续的时间都是8天。

李奇微敏锐地意识到,出现这种状况并非巧合,而是因为 后勤补给方式太过原始,加之美国空军强大的空中封锁,致使其战斗物资只能维持一周的作战行动。一旦粮食和弹药消耗殆尽,攻势只能被迫停止。由此他判断, 从发起战役到战役结束最多持续一周时间。

李奇微随即形成对付 “礼拜攻势”的有效方法:当 猛烈的“礼拜攻势”接近尾声的时候,联合国军队再将强大的反击力量投入前沿,向弹尽粮绝的 反扑,并死死缠住。按照这个思路,李奇微指挥美军在第四、五次战役中与 展开攻防,一举扭转了颓势。

的战略战术多来自中方高级将领的头脑和传统的东方智谋,而美军将领则更依赖严密的战场分析体系,总结发现其中带有规律的情报信息,由此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

透视战争迷雾,本拉登死于大数据

今天,随着作战要素和单元的不断增加,军事系统愈来愈趋向复杂化,任何一位指挥员都难凭一己之力勘破战争迷雾,只有通过科学的计算分析,才能在战争中掌握主动权。

位于反恐前沿地带的以色列,在丰富实战中摸索出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年夏天的加沙战争中,以军和以国家安全总局辛贝特用大数据技术追踪定位哈马斯几名头领。

以情报机构搜集到的海量杂乱无序看似无关的视频文件、图片、文字和讲话,通过大数据技术挖掘分析与比对,提炼成十分有用的行动性情报线索,提交给高级别的情报分析员做出判断,最终由以色列军方采用这些情报来追踪和击杀哈马斯领导人。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学者们利用AI系统分析了年下半年IS记录在案的多次行动,发现了后者多种行为的规律。如果遭遇大规模空袭,IS会减少步兵作战行动,转而使用“简易爆炸装置”;在对手发起大规模地面进攻之前,IS喜欢大肆动用汽车炸弹。

当前,通过分析恐怖分子日常各种信息,如交通、购物、社交、聊天记录、视频等互联网行为进行预警和排查,越来越成为国际反恐的通用手段之一。

年美军击毙本·拉登就是靠对10多年累积海量信息的相关性分析实现的,这一画面曾被全球直播。这次行动被称为“海神之矛”,据称所收集的数据量为2.7TB。

未来战争究竟是怎样的?到目前为止,历史上对未来战争形态的预测大多是错的,而且越是科班出身的战略家错的越离谱。当然,那是因为他们没用上大数据。

未来的战争一定离不开大数据,以声音、图像、视频以及传感器等多种方式呈现战场数据,更注重真实性实时性,实现对陆、海、空、天、电、网等多维空间的全覆盖。

在战争中应用大数据,其实就是走群众路线。只有大数据的应用技术支撑,才能从繁杂海量的数据中分析各种因素的相关性,从而进行合理决策。数据量越大越丰富,关联度就越高,越容易找出制胜的方法,使指挥决策变得更加高效准确自动。

当然,战争启动的按钮永远在人手中,大数据不会作恶,作恶的是摁下启动按钮的人,或者是未来的人工智能。

(以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欢迎朋友圈转载。更多文章请长按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onsterbycn.com/fbqk/115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